当我们谈论故事「张力」时,究竟在谈些什么丨伊谢专栏
一个萌新常见问题是:为什么我的故事总被评价为没有张力?怎么才能提升故事的张力?
要回答这些问题首先要要说清楚:当我们谈论故事张力时究竟在谈论什么?有时好像在谈悬念,有时好像在谈矛盾,有时好像在谈故事节奏,但悬念多矛盾足节奏快的故事还是可能不好看,为什么?
因为故事张力和悬念、矛盾、节奏紧密相关,但又不止于此。故事并不仅仅由事件本身组成,叙事手法同样重要——当我们谈论故事张力时,实际上谈论的是叙事手法。
为了便于理解,还是先现编一个例子吧:
A:是你!原来是你杀了我父亲!!
B:你有证据吗?
A:罗列五百字证据。
B:真聪明,那你怎么就没发现我杀他是为了替姐姐报仇呢?
A:不可能,你姐姐死的时候他根本不在那里!
B:进行了三百字的解释。
A:那你是怎么查到的?你敢保证你拿到的证据都是真的?
B:又进行了八百字的解释。
相信大家凭着阅读和写作经验可以想象,这段对话(细化出来可能有将近两千字),应该发生在故事中后期的真相揭露部分,甚至可能是剧情高潮阶段——但给人的感觉非常没劲。
对这种纯聊天解释剧情的写法,读者/观众们有很多吐槽,比如「站桩尬聊」,我则通常评价为「好像两个人对着读剧本」。不过,同一段台词在不同的叙事体裁中可能会得到不同的评分。
在传统话剧中,如果对上文照本宣科,这段剧情很可能会演成两个人干站着尬聊十分钟,显得非常冗长平缓。如果是先锋戏剧或影视、动画、游戏,则可能会在角色说台词的同时插入一些回忆杀影像,但本质还是尬聊。
漫画、小说、视觉小说、AVG 游戏的读者/玩家看这段剧情肯定不需要十分钟,因为这些叙事体裁不需要演员来读台词,两千字一扫而过——节奏不慢,只是看起来很平。
不过,这类作品一旦改成有声漫画或有声书、广播剧,表现节奏就会被拉回最慢的「传统戏剧」这一档。
可其实我们有一些普适的改进方法,对大部分故事体裁都适用。
让这段对话在不稳定的环境中发生,比如 A 和 B 所处的房子/船舱/车厢/机舱快塌了,话讲到一半突然来了个爆炸,一边拆定时炸弹一边聊,一边飙车一边聊,甚至一边被僵尸追一边聊……
增加环境矛盾,同时也能起到打断「站桩尬聊」的平缓叙事节奏的作用。
在上文这个举例中,A 和 B 之间的仇恨本来就是人物矛盾,但如果仅限于此未免太过死板。
像这种两个角色对着扔真相的剧情,大家很容易想像出一个「双方持枪或持剑互指」的场景,对当代读者来说可谓习以为常,反而显得平平无奇——读者会想,难道作者真的会在他们把真相交代完前发便当吗?
如果把「持枪互指」替换成「B 受了重伤但还在坚持讲真相」也一样——难道作者真的会在B把真相交代完前发便当吗?
《狂飙》剧照
在我的萌新时期,我真的会先让角色们把真相说完。因为萌新作者有一种常见病,就是忙于把自己想要讲的一切都尽快倾泄给读者,却忽视了讲故事的方式。
而老练的作者马上会把经典套路「B 讲到一半死了、晕过去了或被人抓走了,使 A 不得不通过其他方式寻找真相」列入备选——备选,但不一定要这么写,因为我们还可以考虑加入新角色,比如:
① B 的手里还挟持了人质,人质会不会受伤垂危?
② 人质会不会提出 AB 之外的新观点、新真相?
③ 或者不是人质,是有人一直在暗中偷窥他们,中途被发现,不得不出场,带来新变化?
不论是谁,第三个角色都可以打破「A 和 B 对着读剧本」的沉闷感。老练的作者不会在单一思路上限死,而是会同时思考多种可能性,再选出最合适的桥段——也许到最后,还是「B 讲到一半没法讲了,A 只好自己找真相」最好。
在例文中,谁杀了 A 的父亲、谁杀了 B 的姐姐都是悬念,但写成直白的一问一答并不好看——哪怕这么写是必须的。
其实我们还可以通过其他一些方式吊起读者的期待,其核心是提前告诉读者一些角色们不知道的信息,如:
①《流浪地球 2》中刘培强给韩朵朵送花,字幕上却写着「距离太空电梯坠落还有多久」。
如果没有这个字幕,观众可能会误会这段送花剧情是浪漫搞笑的纯言情桥段,甚至分心懒得看。
② A 问 B,你喜欢 C 吗?B 说喜欢,尤其喜欢他什么什么。A 不知道但读者知道,B 说的其实是自己最讨厌的一些特质。
在这一剧情中,如果提前告诉读者 B 讨厌什么,会形成一种「B 为什么要这么告诉 A?」的悬念。如果不提前告诉读者,它就仅仅是对未来剧情的伏笔——也可以这么写,只是作者应该提前想清楚不同写法带来的不同效果。
③ A 和 B 一起潜入敌人巢穴,但读者提前得知 B 是埋伏在 A 身边的卧底。
同上,提前告诉是悬念,不告诉读者就是伏笔。
④ 上一种写法的变体,一群人一起进入敌人巢穴,读者提前得知其中有一个是卧底, 但不知到底是哪一个。
也是一种很有趣的写法。要注意的点在于至少要让读者对其中一人(通常是主角)移情。如果读者根本不在乎他们所有人的安危,这种手法也没那么吸引人了。
《无间道》剧照
那么,把以上三种手法都用上后,第一段例文就可以改成:
A 在一栋即将倒塌的房子里寻找 B,B 是 A 的杀父仇人,还劫持了人质 C。
但其实 C 和 B 串通好了,在 A 找到 B 前,C 和 B 正在商量什么时候对A开枪。
A 终于找到了 B,这时房子又塌了一半。A 要求 B 放开 C,并质问 B 为什么要杀自己的父亲。
在 C 终于决定对 A 开枪时,房子全塌了,三人一起被废墟掩埋。
这时 A 可以知道 C 和 B 串通,也可以不知道。可以得知了所有真相,也可以发现 B 和 C 都失踪了,自己还得继续为找到真相而努力。
房子什么时候会塌?C 什么时候开枪?B 或 C 会死吗?A 会得知所有真相吗?不断加入的矛盾与悬念打破了原本沉闷的叙事节奏,使读者对剧情的发展充满了期待,从而形成了故事张力。
上文举例的凶杀复仇故事自带强大的剧情冲突,在冲突较小的故事(比如没有出人命的校园窃案)中,以上三种修改方式依然适用。那么接下来,是萌新很喜欢问的另一个问题:人物关系的张力怎么提升呢?
说到人物关系张力,就要说到萌新另一大常见病:不想写变化。
以人物关系中最容易出矛盾的爱情关系为例,萌新常常倾向于写:一见钟情然后结婚——然后萌新就想不到还有什么剧情桥段可以写了。
但其实增加人物关系张力的要诀就在于:不要太爱,或者说,不要一开始就是100%的爱。
在改进人物关系张力的过程中,技巧1「增加环境矛盾」可以有,但不是最重要的,因为环境矛盾对爱情关系来说也经常起「吊桥效应」的作用,吊桥效应可以迅速提升好感度,但好感度提升了不一定就有「张力」。
最重要的是「增加人物矛盾」和「增加叙事悬念」,如:
A 对 B 一见钟情,但发现自己爱上了仇人(人物矛盾)。A 认为 B 不知道,但 B 只是假装不知道(提前告诉读者的信息,形成悬念:B 为什么要假装?)。
以上修改思路依然可以替换进冲突比较小的故事里,如家族世仇替换成敌对公司。当然也不是非结仇不可,还有其他很多变体。
总之,矛盾和隐瞒(但读者/观众知道)是不可缺少的要素,典型例子如《史密斯夫妇》,变体如《间谍过家家》——男女主之间虽然互相隐瞒,但矛盾没有史密斯夫妇那么突出,于是秘密警察小舅子出现了,他与男主的祖国完全敌对。
换个角度说,把「一见钟情直奔结婚’不好写」和「不要一开始就是 100% 的爱」结合到一起,你就会发现最好用的桥段是「先婚后爱」。
而且这个思路也可以用来写「互相讨厌的人被迫搭档」「重组家庭的亲子关系」等各种变体——如果你学会了怎么写爱情关系的张力,对亲情、友情等其他人物关系的写法自然也可以举一反三。
比如说,写一段故事结束后恋人/亲人/友人重逢的剧情,如果只是故事结尾部分的一个拥抱(或新海诚动画结尾常见的男女主角重逢场景),问题不大。但如果他们要甜蜜地相处三千字,怎么写?
萌新会说「都结局了我就想写三千字纯糖不行吗?」但老练的作者会说,这么长的「纯糖」太乏味了,如果你看到一段精彩的「纯糖」,它其实一定也经过了作者的精心设计——上面说的三种方法全部可以用上!
▶ 环境矛盾:比如开着随时会炸毁的破车破船破飞机。
▶ 人物矛盾:比如吃醋或战损,或角色暂时失去了某些肢体能力,包括但不限于视力、听力、语言能力、行走能力等……
▶ 开头悬念:比如 A 想给 B 一个惊喜,B 一无所知,读者可以完全知情,也可以只知道「惊喜」,但不知道具体内容。
(好吧,全部用上的话写出来可能不止三千字)
总之,在矛盾与悬念给足的情况下发糖比在平稳的环境里发糖有趣。
再如,在我刚看的《星球大战:异等小队》第二季第 12 集中,有一小段剧情是两个认识不久的老兵谈自己在战争结束后的感受——但是,是在老兵 A 踩中了压力地雷,老兵 B 尝试帮他拆弹的情况下,一边拆弹一边谈的。
再换个角度说,要是你写纯糖或闲聊都能改出张力来,那你写一些对峙、推理之类的场景自然更不在话下。
「如何提升故事的张力?」这个问题也可以替换成,「怎么让读者能提心吊胆又迫不及待地看我的故事?」
其核心在于,战胜本能和利用欲望。
我们身为人类总会有一种惰性本能,那就是希望生活中的一切都能顺利发生。反映在故事写作中,就会表现为把故事写成:两个健康正常的角色在安稳可靠的环境里一口气解释完真相,然后顺利解决问题——就像做应用题,列出了所有条件之后就该算出一个正确结果。
或者,写成上文第四部分我举例的:一见钟情然后结婚。
但我们观看故事时心怀的其实是一种与本能相反的欲望:我们希望能身处在安全的环境中,却得到刺激、惊险、超乎想象的人生体验,期待看到意料之外、情理之中的精彩内容。
因此,提升故事张力,就需要作者战胜惰性本能,破坏稳定感,为故事带来变化和期待;需要知道原理(战胜本能、利用欲望)和技巧(增加故事内的矛盾和故事外的悬念);也需要写作和阅读经验——
因为我们非常容易顺着本能偷懒,所以需要用经验养成一种「哪怕我按本能这么写了,但我还是会很快意识到这么写不行,得改」的直觉。
从这个意义上来说,阅读本文不一定能做到「看了我就会了」,但一时学不会也没关系。如果你能做到「想写三千字纯糖时提醒自己加点悬念和矛盾」,就已经是走出了通往成功的第一步。
故事研习社专栏作者
伊谢尔伦的风,资深小说编辑,小说、漫画脚本作者。著有《风住尘香》《奇遇办》等。
↓ 点击阅读原文,开启你的创作之旅!